周五来杭!请珍藏这份《舞动典范》全舞段引见欧洲杯·官网下载
《点绛唇》由佟睿睿编导,华宵一表演。作品曾获第十届“桃李杯”青年组古典舞女子组一等奖;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佳演员奖;第十三届首尔国际舞蹈比赛成年组创作组一等奖;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单双三组二等奖。“点绛唇”原是一个词牌名,最早指汉代女子一点红的樱桃小口。编导一语双关把行为融入舞蹈中,表现了一位深闺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画面。期盼的眼神、娇羞的背手、推窗向外看、喜悦的跳跃、莫名的惊恐、难以言说的悲伤、踉跄的脚步,这一切动作交织在一起都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舞蹈借用一把椅子,一面镜子来诠释“女为悦己者容,君未归,我怎敢老去”的写意情景。
《扇舞丹青》由佟睿睿编导,王亚彬表演。该作品曾获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并在“CCTV电视舞蹈作品展播评选”中获最佳电视舞蹈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电视摄像、最佳电视美术设计4个奖项;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舞蹈巧妙运用折扇作为道具,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作品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恬静、雅致、高远、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
《相和歌》舞段由孙颖编导,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全体女演员表演。“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该舞蹈选自舞剧《铜雀伎》片段,此舞采用汉代独有的盘鼓舞形式,综合史料记载编创而成。舞者踏鼓和乐,边歌边舞,纵蹑鼓间,鼓点声声,扬袖敏捷,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汉代博大、宏放、古拙的审美韵味。
《青山远黛》由蒲宇编导,赵珊、王赞、何林谦、王智滢、贾斯越、李晨赛、郭歌表演。山岚染过松林的颜色,即为“黛”,青黛描眉,色如远山。眸似秋水横波,柔情且坚定。
《秦王点兵》由陈维亚编导,蒲宇、刘敬、苏海陆、吕科镝表演。该舞蹈的创意来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中国西安秦始皇兵马俑。舞蹈采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语汇和创作手段,借古朴的“秦俑”形象,以民间乐曲“绛州大鼓”铿锵有力的节奏,独特的动作造型,表现了中华武士驰骋疆场,勇往向前的英雄气概。编导以四人舞的形式,立意揭示以一当十、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精兵强将韬略。
《风吟》由张云峰编导,蒲宇表演。作品曾荣获第五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有这样一个少年,从小就热爱自然,喜欢在田野里听风的声音。他未曾想到,多年后他可以将他对风的思考、对人生的理解融入舞蹈,带上一个又一个舞台。舞蹈整体清新淡雅,又充盈着隽永的情感内涵,将人与风紧密相连,充分表达了对身体和生命的认知与关照,体现了人与自然这一永恒的主题。《风吟》的创作对之后的古典舞教学、表演、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古典舞增添了新的血液。这支舞蹈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二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动人心弦。
《唐印》由欧思维编导,孙灿表演。作品获北京舞蹈大赛专业青年组创作、表演一等奖,入选第十二届“桃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唐印》的切入点以小见大,从唐三彩仕女俑的静态,到用舞蹈表现女佣复活后的所见所感,再回归到静态。通过仕女的视角让观众体验到唐朝的繁华和唐人的自信,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从古延续至今的品格和精神,和三彩俑一样,即使经历时间的印刻和打磨,依然能以新的形态展现于当下。
《楚腰》舞段由孙颖编导,王念慈、王智滢、郭歌表演。“楚腰”一词出自《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相传先秦时候楚灵王好细腰,楚地女子以腰细为美,楚地又盛行巫风,婆娑歌舞,事神娱神也就成了楚人的“时尚”。这个舞蹈根据楚文化的历史讯息,也参考了湘、桂边境铜鼓饰纹中的羽人形象,试图表现先秦时代朴拙的舞风,坦荡狂放的巫女神韵和不同于后世的秀丽妩媚。
《胭脂扣》舞段由张云峰编导,王念慈表演。作品曾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舞蹈根据同名小说《胭脂扣》人物如花的形象改编,以一个旧社会的风尘女子为形象,刻画了一个无助,有情的女人凄苦哀怨的悲剧命运。舞蹈整体以悲伤为情感基调,过去与现实,回忆与期待,想象与……大红的色调下是主人公苦苦寻觅而无果的无尽悲伤。编导淡化了故事中的叙事情节,着力表现抒情性舞蹈的形式美,用自由、连贯、夸张的动作来诠释主人公内心的渴求与痛苦,与观众产生了更密切的情感共鸣,让如花这个优雅倔强却被世事磋磨的女子在舞台上被人铭记。
《黄河》第四乐章由张羽军,姚勇编导,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全体演员表演。作品曾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中获群舞经典作品金像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源远流长,用乳汁哺育着华夏绚丽的历史文化。舞蹈用丰富的语汇和生动壮观的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热爱黄河的动人场面。
《孔雀飞来》舞段由田露编导,贾斯越表演。作品曾荣获第七届桃李杯表演三等奖,第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三等奖。《孔雀飞来》编导结合多年经验积累,捕捉傣族舞的精神内核,用细小的动作来展现孔雀的轻快灵动,将傣族舞的意蕴与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融入现代舞编排技法,充分调动舞者身体的各个部分,彰显了情绪的欢快与丰富。整体的编排取材经典,大胆创新,令人眼前一亮。
《萨吾尔登·礼赞》舞段由袁媛编导,王赞表演。作品曾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第十二届韩国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银奖,第十四届北京市舞蹈比赛独舞一等奖,第十届“荷花奖”提名奖(银奖),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萨吾尔登·礼赞》用热烈的肢体舞蹈来展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耸肩、转身 、旋转......以舞蹈语言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舞者在热烈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仿佛带领观众一起走进那沁人心脾的大草原。
《扇骨》舞段由张晓梅编导,李晨赛表演。作品曾荣获北京第八届舞蹈比赛专业组创作一等奖,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青年组创作、表演一等奖,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荣誉奖,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奖、表演一等奖,北京舞蹈学院新时期(1978年-2014年)舞蹈经典作品奖。《扇骨》是典型的朝鲜族舞蹈欧洲杯·官网平台,刚柔并济,动静结合。舞蹈的灵感来源于对师傅去世后的缅怀。扇子的传承不仅象征着对师徒情感的追忆,更意味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舞者通过扇子与舞者的完美交融,舞蹈整体端庄大气、铿锵有力,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
《老伴》舞段由靳苗苗编导,彭义博、赵珊表演。该作品曾获得第三届荷花奖舞蹈比赛一等奖;北京市庆祝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荣誉奖。这段双人舞运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塑造出一对相互陪伴、相濡以沫的平凡夫妻。双人舞《老伴》风格朴实而生活化,然而这种生活化当中又带有一种调侃的夸张,使舞蹈突破了“年老”的限制而更有活力与张力,被观众们评价为“一盘清新可口的小凉菜”。
《老雁》舞段由田露编导,吕科镝、赵珊表演。这支舞蹈是“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的经典作品部分中最新的一支舞蹈。编导田露在人物形象本体描画上巧妙地运用了维度的概念,将两位演员扮演的形象划分了三个相互交织交融的层次:“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和“情至深处”。老人独自坐在椅子上,头上的灯光像太阳一般照射下来,大雁从头上飞过;老人看着大雁,幻想着自己也是大雁其中的一只,来自远方在流浪,用有力的翅膀飞向南方;而同时,第三层舞蹈描写贯穿了整部舞蹈,老人看见了大雁,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
《女人与海》由王亚彬编导,王念慈、李晨赛表演。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新创作品,该作品将传统舞蹈中的水袖与现代舞蹈动作相结合,通过探索身体与水袖的关系表达女性在生命中的感悟。
《无极》由高成明编导,苏海陆表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该舞蹈最初的灵感来自于《道德经》欧洲杯·官网下载,编排之时编导高成明希望在舞蹈的形式、样态和舞动方式上对传统男子独舞进行一定的突破与发展。该舞蹈以流畅的动作和变换的节奏表现了阴阳合和而万物生的传统道家理念。
《春去秋来》由汪子涵编导,何林谦、朱文宇表演。两个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这支舞蹈可能就是最好的诠释。舞蹈运用缓慢、极简、缠绕等身体动作,通过中国传统含蓄委婉的表现形式,诠释了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相融、相伴、相依的情感寄托与相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