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被曝引进多名东南亚“博士”惹欧洲杯·官网争议!
,如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菲律宾教大学等,所学专业有艺术学、教育管理与领导力、汉语言文学、管理学、体育与运动、教育学等。
9月24日,记者多次致电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截至发稿前无人接听。另据正观新闻报道,校方回应称会向相关部门核实,统一回复。
据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网,该校是2018年3月23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8年5月10日经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山西省、太原市培养培训学前教育、艺术教育师资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9名,其中正高二级教授1名、四级教授2名,副教授8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98名。
学校目前开设师范类专业7个,即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英语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艺术教育;非师范类专业7个,即旅游英语、服装设计与工艺、舞蹈表演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方向)、音乐表演。
博士应聘就能一帆风顺吗?其实,伴随着部分高校对于东南亚博士的录用日趋谨慎,东南亚博士在寻求高校教职的道路上,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此前有文章指出,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宣布:原则上不引进东南亚、韩国等大学毕业的学科竞争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的博士。对于已在职攻读东南亚、韩国等大学的博士,……回校不享受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相关待遇。
有网友提问东南亚博士还值得读吗?高校还认吗?社交网站上,一大批正在求职的东南亚博士现身说法:
网友mo:别来,答主博士QS100+,累计14篇论文,有一篇SSCIQ1,985本科、QS20硕士,在应聘时还是被卡了。
网友De:东南亚博士早就不认了,答主是马来西亚泰莱大学的博士生,QS排名251排名,可能只能去华南某经济强省民办本科,而且要有SSCI科研成果才行。更不用说没有排名、没有发表论文的东南亚博士了,根本没有竞争力。
网友Ru:QS排名146的马来西亚博士,求职华东某省份公办本科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博士都不考虑。
网友Hu:东南亚博士,当时求职中部新一线城市这边的高校,不说本科高校了,甚至周边的大专都基本没回应。(答主后已成功入职高校)
网友Li:在GDP前5的某省求职,文科类东南亚博士基本都是一刀切,韩国成均馆大学(QS排名123)这种档次的都会被拒。
此外,根据某财经类公办专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规定,在东南亚国家非世界综合排名前200位的院校取得博士学历、学位按照C类博士对待。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博士,根据学校层次可认定为B类及以上欧洲杯·官网。毕业院校如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则可认定为A类博士。
对比相关福利,B类博士最高安家费40万且可安排配偶工作,C类博士没有安家费且不安排配偶工作。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不仅注重应聘者的学历背景,更加看重学术成果和研究能力,不再仅仅看重求职者的博士学位。
而由于东南亚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高校的博士项目可能在招生、教学、评估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招生标准不够严格,一些学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轻易入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部分教师可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在学位授予环节,也可能因为缺乏严格的评审标准,导致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能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
此外,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网站消息,中心曾发布了三次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公告中提到:中心收到多起举报,反映部分国外院校曾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为维护我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维持留学市场正常秩序,中心决定对部分海外院校的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
高校招聘真的不考虑东南亚博士了吗?有媒体曾向多所高校求证,其均表示不会因为博士毕业的学校而有所歧视,具体要根据提交的资料来判断。与此同时,媒体求证多所正在招聘博士二本和高职院校人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不会根据学校来筛选,不会介意东南亚高校,而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做决定。一位北京某知名高校的人事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招聘和评职称都没有排斥东南亚博士。
除了想在高校求职的应届博士生,在东南亚读博的另一大群体就是高校教师。据媒体报道,某东南亚留学中介曾表示,到东南亚读博的中国人一半是高校老师,动机大致是:评职称,行政人员转教师岗,或是被学校的鼓励措施推动。
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师博士率、推动师资国际化,一些高校会推出政策鼓励教职工读博,但由于很多教师无法脱产读博、国内申博越来越难、部分高校更倾向应届硕士毕业生等多种因素下,很多有申博需求的大学老师将目光投向东南亚。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7月,湖南某学院也曾因为花费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引发争议,博士毕业院校为菲律宾亚当森大学。
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2019年8月到2021年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欧洲杯·官网,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除校外引进的博士,其余22人均可获得84.4万元的引进待遇,包括引进费、科研启动费、过渡性住房补贴等。
九派新闻发现,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该校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551-600名。不少网友称,这种东南亚大学的一些非热门专业的博士为“水博”,含金量并不高。
该校多名二级学院院长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学院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据某民办本科高校2019年度工作总结中提到,学校出台《2019-2023年教师博士计划实施方案》,已有30余名中青年教师赴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攻读博士学位,学费报销已超100万元。
但随着目前高校愈发重视教职工,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质量,有高校已经明确不支持教师申请排名靠后的高校。
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支持教职工读博的相关规定中提到,不支持教职工就读学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或QS世界大学排名600名以外的国(境)外高校。而从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很多东南亚高校都不符合要求,菲律宾仅有2所高校符合要求,新加坡和泰国各有4所、印度尼西亚7所。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坦言,此前不少高校对教师的招聘、管理、晋升都提出要有海外博士学历要求,要提高博士教师的比例,甚至有高校组织教师到海外读博。实际上都在追求功利性目标,造成了近年来“水博”被质疑的情况。但目前一些高校开始调整用人思路,开始从重视教师学历向重视教师能力转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对高校来说,引进人才最重要在于其个人学术能力,要尊重学术。学校需要在管理体制、评价机制上做出相应改进,让学校环境更适合做学问和相关专业的发展。
中青评论发文表示,纸面上的“含博量”并不等于真正的教育质量,不同高校基于自身的定位,也应当具有差异化的人才评估方式。对于盲目追求博士占比的现象,部分高校的急功近利倾向恐怕只是表象,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院校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获得相应资源支持,才能真正缓解其“含博量”焦虑。